#因為成為母親而失去自我
#就像階級複製一樣恐懼也會複製
#同儕間的比較很容易加強內在壓力
#本來是錄音草稿但我就先貼啦,覺得這篇大家年前看看也不錯
大概是因為年紀的關係,身旁的朋友年齡相近的朋友的進度簡直像開了兩倍快轉,大家都在趕進度,可能一陣子沒注意朋友結婚,然後消失個一陣子小孩就出生了,對於這些新手媽媽來說,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的媽媽,坦白說壓力挺大的
人們在接近三十歲時感受到的焦慮大多是三十歲就是成人了好像應該要有一點事業或是可以支撐往後的專業技能或資產不動產啥的,這個焦慮一方面是平常所接觸的資訊所引起的,例如我們追逐的那些粉絲團IG跟UP主微博博主,以前的部落客小眾名人現在的網紅,讓大家的同儕焦慮擴及到整個網路交際圈
現實交際圈人們往往脫離不了環境跟身旁周遭親友言行舉止跟工作婚姻等影響,網路上的這個交際圈其實也是這樣,有時候當我們長期追蹤某些生活美學家或是可能在各個領域有其長處與特色的小眾名人時,會被他們所展現出的思維跟美好的生活方式迷惑
人是天生就很愛比較的生物,有些人的比較是顯現在外的,有些人則是藏在潛意識,也就是本人並沒有、也不會意識到自己的焦慮來自於同儕壓力跟比較心,當然比較心沒啥不好,用得好的話就是讓人會不斷前進不斷成長的動力,用不好的話,就會變成自己空轉的壓力
在前幾期的三分鐘裡我曾經提過,三十歲又怎樣啦,還有人生其實不一定要這樣那樣的,今天我想講的是為什麼一定要當好媽媽
對,親子教育名人他們有各種方式去調教他們的孩子,但孩子長大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你不太可能也不可能控制每一個發展,就好像一樣是做菜
就算是作法一樣,每個人選的食材控制的溫度都是不一樣的,就好像食譜上那些適量,有人覺得很容易理解,有些人則焦慮著適量到底是多少,到底放多了還是放少了,總是沒辦法很自然的撒下適量的調味料,當然你更不知道料理的心情啦,因為享用那些菜餚的可能不是我們本人
某種程度上,我打個比方好了,我們從外面買了電腦或手機平板回來,那個只屬於你的電腦或手機,如果有一天有了自己的想法跟感情,交了女朋友就跑出去夜不歸營,誰都會很崩潰的,我們對孩子的控制保護與占有,就如同我們對那些每天接觸的自己的東西一樣(當然孩子並不像3C時間到了就會淘汰,而是一個持有更長的寶貝)
保護慾支配慾與占有慾是很難切分得很仔細的,不過這不是這次要講的重點,我想講的其實是,人們每天看到聽到接觸到的一切訊息都會進入潛意識,有些會記住有些會忘記,有些抓得住有些就流掉了
這年頭當媽之所以辛苦並不是因為趕進度的關係,而是在有了那個心肝寶貝之後,我們一方面很難控制自己的掌控慾,也很難控制自己下意識模仿自己憧憬的對象而去追逐一些物質,
名人說孩子應該這樣教,名人用哪些便當盒哪些高級的材料,因為對孩子好,所以要吃有機所以要用這樣那樣的方式去滿足照顧孩子,從外在供應到內在情感上的供應,好像全都不能漏掉,每天疲於奔命追逐這些"好媽媽應該這樣"跟"好媽媽應該那樣"
一個女人從每一個家裡的小公主,變成一個會憧憬夢想與未來的女孩,變成一個成熟知道自己能力大概到哪裡或是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的女人,然後變成一個必須要面對金錢壓力工作壓力與持家現實的太太,然後變成了一個媽媽
好像大多數女人在變成媽媽之後,那個小公主,那個小女孩,那個小女人,那個小妻子就消失了,你只剩下一個身分,只能當媽媽
因為當媽媽所以自己的時間跟興趣都被限縮,因為當媽媽所以不管是別人的看你還是你看自己,都覺得自己應該就是一個母親,當孩子生病,當孩子有任何狀況,當你還得回到職場,你得顧慮你的孩子你的家庭你的工作你的原生家庭,你的種種種種
這些壓力就像是面對一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崩潰或壞掉鬆動的管線一樣,精神拉得像繃緊的弦,只能疲於奔命的補漏
我曾經在說書裡面介紹過兩本關於母親的書,很碰巧都不是歌頌母愛路線的,而是講到母愛的過程中,屬於母親本人的糾結跟煩惱,還有那些難以言喻說不出口的壓力等等
為什麼要挑這樣的書介紹呢?或者為什麼我今天要錄這個題目呢?因為我發現,我們這一代人,大概六七年級的人會特別有感觸的是,因為心理學心理諮商更加普及,因為網路訊息傳遞的關係,我們裡面有些人可能有憂鬱症或躁鬱症
有些人可能承受著長期原生家庭帶來的壓力與情緒勒索,在我們因為原生家庭或是過往經歷而痛苦的同時,不見得每一個人都能夠覺得自己是個正常的大人
所謂傳統的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這條路上走得穩穩的,很多人會徬徨,甚至有人會非常害怕跟人建立關係,你可以說這種狀態是因為社會開放程度讓大家逐漸意識到個人與自我的存在,也可以說是當人口密度成長到一個程度之後,當人們關注的事物不再是填飽肚子,還能分出神去思考其他的時候,慢慢的就會遇見這樣的狀況
階級複製應該是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詞彙,我們說這個人富二代富三代,那個人家裡環境就是比較好,那個人家裡環境就是比較差,可能一家都是工薪階級,一輩子也買不了房子,有些人則是一直都處於低收入戶的狀態,甚至有人因為某些不得已的因素連低收入戶都申請不了
恐懼其實也是會複製的
當我們承受了某些壓力跟痛苦,這可能來自於原生家庭,也可能來自於現實,還有可能來自於無法跟自己和平共處,同樣的恐懼就很容易投射並複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
當被抹去了自我的母親們面對孩子的時候,要樣樣好,樣樣通的同時,身為母親累積的情緒壓力與身體壓力,畢竟帶孩子是非常累的,很多時候是會累到身心俱疲,身為被壓抑的自我所犧牲放棄的部分,難道壓住就消失了嗎?
她當然不會消失,反而會像頭頂的水球一樣,隨著時間過去越漲越大,沒有人可以預知它什麼時候會爆炸
我們恐懼過去父母無法滿足我們甚至意外傷害到我們的部分也讓孩子有同樣的恐懼,所以就得加倍的做好,但是一個人的心力就那麼多,每個人的極限都不一樣,把孩子樣樣安排好,晚上讀繪本早上做便當,還要看著四面八方無孔不入的你應該這樣或你應該那樣,那壓力當然難以言喻
也有很多人是在自己都還搞不定自己的時候就結婚生子了,有些人結束了一段失敗的婚姻,不管有沒有帶著孩子,前方是一片迷霧,自我又可能在過去那段時間被所謂的失敗輾碎成泥
前陣子我提到我教心靈寫作之類的課程已經滿八年了,這八年間我遇過很多學生,也在網路上回過很多問題,看過很多人的故事,我發現,無論一個孩子出身在美好的家庭,還是糟糕破碎的家庭,不是每個從小被愛的孩子都能在長大之後成為一個毫無陰霾一切順利的人,也不是每個小時候不被愛或沒有被滿足的孩子長大之後都會過得很糟
畢竟實際上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除了背景之外,還是會被身邊同儕跟社會整體氛圍影響,我曾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孩子長大後的性格被父母影響到的部分大概不到三成,而顯現在外的是,我們的情緒模式大多複製自父母,但其他模式卻不是,自然一個人承受的壓力跟能夠承受的壓力,也不會全是來自父母
也就是說,情緒老是不穩定的人必須要面對且接受的是,你沒有情緒永遠平穩的那一天,只要是個人就是會有情緒會有情感跟想法,會有開心愉悅的時候,也會有痛苦焦慮的時候,這是人的生物本能,所以並不需要過度壓制自己的情緒,有句話說堵不如疏,你把堤防蓋得更高,淤泥還是會累積,然後有一天大水還是會沖破堤防,疏通那些水跟淤泥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複製恐懼的時候,也很容易複製情緒
畢竟恐懼有很大一部分的組成來自情緒
情緒大多可以封存我們某個時期最害怕最焦慮的事情,當陷入所謂的現實模式與比較模式時,那些東西就會很容易跑出來,這是難以迴避的,當然你可以靠後天的學習去調整這些部分,讓自己變得更輕鬆更好更幸福
但我必須說,當一個緊迫盯人萬事萬物都要最好,高標準的媽媽並不會讓你跟你的孩子更幸福,也未必會讓你的孩子脫離你過去童年的陰影,因為人與人之間,會留存會感受到的陰影是不同的,就像一家兄弟姊妹大家的個性跟會在意糾結的事情一定不一樣,但一個相處起來很舒服自在安全的環境與關係,卻是建立人的自信自尊安全感與歸屬感最重要的東西
所以如果你還是為了不能當好一個好媽媽而焦慮,你得先把那些從別人家看來的要求跟規範通通放下來,好好看清楚自己面對的處境與家庭,真的有必要買那麼貴的鍋子?用那麼好的東西?能不能把追逐那些規範的部分省下來,把心思放在讓彼此都能夠相處得更舒服親密的部分就好
很多年前網路上有一篇文章流傳,雖然劇情看起來像編造的,但我覺得很對點,內容大致上是有個女生很想當好太太,所以她結婚後就學著自己的母親拼命打掃做家務,維持一個家的整潔與美好,但是跟另一半卻越行越遠
故事最後是happy end,因為丈夫告訴她,他想娶的是她這個人,是要她的陪伴,家務誰來做都可以,甚至也可以請專門打掃的人來做,一段婚姻靠的並不是家務來支撐,而是情感之類的
性格能這麼成熟包容甚至能在對的點講出這麼打動人心的話的人其實很少,畢竟大家都有各自的煩惱跟情緒還有不成熟,要知道不只是男生,很多女生長大之後心裡還是有個小女孩阿
我們在處理爭執跟情緒的時候,能夠退的人有多少是用忍的,而又有多少是能清楚看清一段關係中的癥結?然後找出一個最好的方式梳理呢?
就好像我原生家庭帶給我的不信任感與恐慌,總是讓我嚴厲地要求很多很多事情,有人說,越是嚴格的人越是沒安全感,甚至是越嚴格的人越自卑,因為自卑所以覺得一定要做到最好,但永遠沒有最好的那一天,於是痛苦便揮之不去
我在第一段婚姻失敗之後雖然隔了不到兩年就再婚,雖然因為流產而傷痛過,雖然慢慢的因為不孕而看開了(當然我也沒自信能生出一個健康的孩子)
我的身體不好,從小就是藥罐子,到了最近幾年更是這裡那裏都出問題,每天都得吃很多藥,以前個性好強,但是身體始終不給力,當我想打拼身體卻不支持的時候,當然也是沒辦法接受阿,因為原生家庭帶給我的陰影就是:如果沒辦法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就會被丟掉
剛結婚那幾年跟另一半的爭吵,他的各種安撫我雖然聽了,卻始終無法打從內心真正相信,我還是會恐懼被捨棄,就好像小時候我被離異的父母捨棄一樣,雖然住在自己的爺爺奶奶家但老人家長期的叨念與情緒勒索其實讓我一直有寄人籬下並且矮其他堂弟表弟妹一截的感覺
但是在我躁鬱症最厲害,每天都拼命壓制著自己憂鬱自殺衝動的那個時候,另一半說他會照顧不會放棄我,我惶惑的跟他確認一次又一次,幾年過去,我在配合醫療跟另一半與十六歲才找回來也花了十幾年重新建立感情的母親的支持下,恢復過來了
甚至我逐漸拋掉了那個寄人籬下的恐懼感,也逐漸願意相信有個人不會輕易捨棄我了,當我發現了那個隱藏在最深處的恐懼時,這一場大病讓我知道,人跟人是不一樣的,我的另一半沒房沒車,我們兩個基本上沒啥存款,書店生意慘淡,但我們能夠給予對方信任與安全感,也就能相攜繼續走下去
所以,為什麼一定要當個好媽媽呢?
真正的好媽媽並不是高標準的樣樣齊全,也不是事事都完美毫無犯錯空間,你認真想,回到家的時候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麼呢?你想要什麼樣的氣氛?在什麼狀況之下一家子都能窩得舒舒服服的?那才是真正的幸福之路
然後你的所有恐懼是可以有逐漸平復的那一天,但在那之前你必須去愛,去試,所謂的愛放鬆一點也可以,愛沒有單一標準,只有適量,而這個適量你得靠自己去體會,去慢慢調整,跟你最重要的親友們一起去達成,不要怕,一切都會變好的
by 沒力史翠普yucaio 20180213pm0826
#就像階級複製一樣恐懼也會複製
#同儕間的比較很容易加強內在壓力
#本來是錄音草稿但我就先貼啦,覺得這篇大家年前看看也不錯
大概是因為年紀的關係,身旁的朋友年齡相近的朋友的進度簡直像開了兩倍快轉,大家都在趕進度,可能一陣子沒注意朋友結婚,然後消失個一陣子小孩就出生了,對於這些新手媽媽來說,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的媽媽,坦白說壓力挺大的
人們在接近三十歲時感受到的焦慮大多是三十歲就是成人了好像應該要有一點事業或是可以支撐往後的專業技能或資產不動產啥的,這個焦慮一方面是平常所接觸的資訊所引起的,例如我們追逐的那些粉絲團IG跟UP主微博博主,以前的部落客小眾名人現在的網紅,讓大家的同儕焦慮擴及到整個網路交際圈
現實交際圈人們往往脫離不了環境跟身旁周遭親友言行舉止跟工作婚姻等影響,網路上的這個交際圈其實也是這樣,有時候當我們長期追蹤某些生活美學家或是可能在各個領域有其長處與特色的小眾名人時,會被他們所展現出的思維跟美好的生活方式迷惑
人是天生就很愛比較的生物,有些人的比較是顯現在外的,有些人則是藏在潛意識,也就是本人並沒有、也不會意識到自己的焦慮來自於同儕壓力跟比較心,當然比較心沒啥不好,用得好的話就是讓人會不斷前進不斷成長的動力,用不好的話,就會變成自己空轉的壓力
在前幾期的三分鐘裡我曾經提過,三十歲又怎樣啦,還有人生其實不一定要這樣那樣的,今天我想講的是為什麼一定要當好媽媽
對,親子教育名人他們有各種方式去調教他們的孩子,但孩子長大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你不太可能也不可能控制每一個發展,就好像一樣是做菜
就算是作法一樣,每個人選的食材控制的溫度都是不一樣的,就好像食譜上那些適量,有人覺得很容易理解,有些人則焦慮著適量到底是多少,到底放多了還是放少了,總是沒辦法很自然的撒下適量的調味料,當然你更不知道料理的心情啦,因為享用那些菜餚的可能不是我們本人
某種程度上,我打個比方好了,我們從外面買了電腦或手機平板回來,那個只屬於你的電腦或手機,如果有一天有了自己的想法跟感情,交了女朋友就跑出去夜不歸營,誰都會很崩潰的,我們對孩子的控制保護與占有,就如同我們對那些每天接觸的自己的東西一樣(當然孩子並不像3C時間到了就會淘汰,而是一個持有更長的寶貝)
保護慾支配慾與占有慾是很難切分得很仔細的,不過這不是這次要講的重點,我想講的其實是,人們每天看到聽到接觸到的一切訊息都會進入潛意識,有些會記住有些會忘記,有些抓得住有些就流掉了
這年頭當媽之所以辛苦並不是因為趕進度的關係,而是在有了那個心肝寶貝之後,我們一方面很難控制自己的掌控慾,也很難控制自己下意識模仿自己憧憬的對象而去追逐一些物質,
名人說孩子應該這樣教,名人用哪些便當盒哪些高級的材料,因為對孩子好,所以要吃有機所以要用這樣那樣的方式去滿足照顧孩子,從外在供應到內在情感上的供應,好像全都不能漏掉,每天疲於奔命追逐這些"好媽媽應該這樣"跟"好媽媽應該那樣"
一個女人從每一個家裡的小公主,變成一個會憧憬夢想與未來的女孩,變成一個成熟知道自己能力大概到哪裡或是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的女人,然後變成一個必須要面對金錢壓力工作壓力與持家現實的太太,然後變成了一個媽媽
好像大多數女人在變成媽媽之後,那個小公主,那個小女孩,那個小女人,那個小妻子就消失了,你只剩下一個身分,只能當媽媽
因為當媽媽所以自己的時間跟興趣都被限縮,因為當媽媽所以不管是別人的看你還是你看自己,都覺得自己應該就是一個母親,當孩子生病,當孩子有任何狀況,當你還得回到職場,你得顧慮你的孩子你的家庭你的工作你的原生家庭,你的種種種種
這些壓力就像是面對一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崩潰或壞掉鬆動的管線一樣,精神拉得像繃緊的弦,只能疲於奔命的補漏
我曾經在說書裡面介紹過兩本關於母親的書,很碰巧都不是歌頌母愛路線的,而是講到母愛的過程中,屬於母親本人的糾結跟煩惱,還有那些難以言喻說不出口的壓力等等
為什麼要挑這樣的書介紹呢?或者為什麼我今天要錄這個題目呢?因為我發現,我們這一代人,大概六七年級的人會特別有感觸的是,因為心理學心理諮商更加普及,因為網路訊息傳遞的關係,我們裡面有些人可能有憂鬱症或躁鬱症
有些人可能承受著長期原生家庭帶來的壓力與情緒勒索,在我們因為原生家庭或是過往經歷而痛苦的同時,不見得每一個人都能夠覺得自己是個正常的大人
所謂傳統的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這條路上走得穩穩的,很多人會徬徨,甚至有人會非常害怕跟人建立關係,你可以說這種狀態是因為社會開放程度讓大家逐漸意識到個人與自我的存在,也可以說是當人口密度成長到一個程度之後,當人們關注的事物不再是填飽肚子,還能分出神去思考其他的時候,慢慢的就會遇見這樣的狀況
階級複製應該是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詞彙,我們說這個人富二代富三代,那個人家裡環境就是比較好,那個人家裡環境就是比較差,可能一家都是工薪階級,一輩子也買不了房子,有些人則是一直都處於低收入戶的狀態,甚至有人因為某些不得已的因素連低收入戶都申請不了
恐懼其實也是會複製的
當我們承受了某些壓力跟痛苦,這可能來自於原生家庭,也可能來自於現實,還有可能來自於無法跟自己和平共處,同樣的恐懼就很容易投射並複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
當被抹去了自我的母親們面對孩子的時候,要樣樣好,樣樣通的同時,身為母親累積的情緒壓力與身體壓力,畢竟帶孩子是非常累的,很多時候是會累到身心俱疲,身為被壓抑的自我所犧牲放棄的部分,難道壓住就消失了嗎?
她當然不會消失,反而會像頭頂的水球一樣,隨著時間過去越漲越大,沒有人可以預知它什麼時候會爆炸
我們恐懼過去父母無法滿足我們甚至意外傷害到我們的部分也讓孩子有同樣的恐懼,所以就得加倍的做好,但是一個人的心力就那麼多,每個人的極限都不一樣,把孩子樣樣安排好,晚上讀繪本早上做便當,還要看著四面八方無孔不入的你應該這樣或你應該那樣,那壓力當然難以言喻
也有很多人是在自己都還搞不定自己的時候就結婚生子了,有些人結束了一段失敗的婚姻,不管有沒有帶著孩子,前方是一片迷霧,自我又可能在過去那段時間被所謂的失敗輾碎成泥
前陣子我提到我教心靈寫作之類的課程已經滿八年了,這八年間我遇過很多學生,也在網路上回過很多問題,看過很多人的故事,我發現,無論一個孩子出身在美好的家庭,還是糟糕破碎的家庭,不是每個從小被愛的孩子都能在長大之後成為一個毫無陰霾一切順利的人,也不是每個小時候不被愛或沒有被滿足的孩子長大之後都會過得很糟
畢竟實際上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除了背景之外,還是會被身邊同儕跟社會整體氛圍影響,我曾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孩子長大後的性格被父母影響到的部分大概不到三成,而顯現在外的是,我們的情緒模式大多複製自父母,但其他模式卻不是,自然一個人承受的壓力跟能夠承受的壓力,也不會全是來自父母
也就是說,情緒老是不穩定的人必須要面對且接受的是,你沒有情緒永遠平穩的那一天,只要是個人就是會有情緒會有情感跟想法,會有開心愉悅的時候,也會有痛苦焦慮的時候,這是人的生物本能,所以並不需要過度壓制自己的情緒,有句話說堵不如疏,你把堤防蓋得更高,淤泥還是會累積,然後有一天大水還是會沖破堤防,疏通那些水跟淤泥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複製恐懼的時候,也很容易複製情緒
畢竟恐懼有很大一部分的組成來自情緒
情緒大多可以封存我們某個時期最害怕最焦慮的事情,當陷入所謂的現實模式與比較模式時,那些東西就會很容易跑出來,這是難以迴避的,當然你可以靠後天的學習去調整這些部分,讓自己變得更輕鬆更好更幸福
但我必須說,當一個緊迫盯人萬事萬物都要最好,高標準的媽媽並不會讓你跟你的孩子更幸福,也未必會讓你的孩子脫離你過去童年的陰影,因為人與人之間,會留存會感受到的陰影是不同的,就像一家兄弟姊妹大家的個性跟會在意糾結的事情一定不一樣,但一個相處起來很舒服自在安全的環境與關係,卻是建立人的自信自尊安全感與歸屬感最重要的東西
所以如果你還是為了不能當好一個好媽媽而焦慮,你得先把那些從別人家看來的要求跟規範通通放下來,好好看清楚自己面對的處境與家庭,真的有必要買那麼貴的鍋子?用那麼好的東西?能不能把追逐那些規範的部分省下來,把心思放在讓彼此都能夠相處得更舒服親密的部分就好
很多年前網路上有一篇文章流傳,雖然劇情看起來像編造的,但我覺得很對點,內容大致上是有個女生很想當好太太,所以她結婚後就學著自己的母親拼命打掃做家務,維持一個家的整潔與美好,但是跟另一半卻越行越遠
故事最後是happy end,因為丈夫告訴她,他想娶的是她這個人,是要她的陪伴,家務誰來做都可以,甚至也可以請專門打掃的人來做,一段婚姻靠的並不是家務來支撐,而是情感之類的
性格能這麼成熟包容甚至能在對的點講出這麼打動人心的話的人其實很少,畢竟大家都有各自的煩惱跟情緒還有不成熟,要知道不只是男生,很多女生長大之後心裡還是有個小女孩阿
我們在處理爭執跟情緒的時候,能夠退的人有多少是用忍的,而又有多少是能清楚看清一段關係中的癥結?然後找出一個最好的方式梳理呢?
就好像我原生家庭帶給我的不信任感與恐慌,總是讓我嚴厲地要求很多很多事情,有人說,越是嚴格的人越是沒安全感,甚至是越嚴格的人越自卑,因為自卑所以覺得一定要做到最好,但永遠沒有最好的那一天,於是痛苦便揮之不去
我在第一段婚姻失敗之後雖然隔了不到兩年就再婚,雖然因為流產而傷痛過,雖然慢慢的因為不孕而看開了(當然我也沒自信能生出一個健康的孩子)
我的身體不好,從小就是藥罐子,到了最近幾年更是這裡那裏都出問題,每天都得吃很多藥,以前個性好強,但是身體始終不給力,當我想打拼身體卻不支持的時候,當然也是沒辦法接受阿,因為原生家庭帶給我的陰影就是:如果沒辦法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就會被丟掉
剛結婚那幾年跟另一半的爭吵,他的各種安撫我雖然聽了,卻始終無法打從內心真正相信,我還是會恐懼被捨棄,就好像小時候我被離異的父母捨棄一樣,雖然住在自己的爺爺奶奶家但老人家長期的叨念與情緒勒索其實讓我一直有寄人籬下並且矮其他堂弟表弟妹一截的感覺
但是在我躁鬱症最厲害,每天都拼命壓制著自己憂鬱自殺衝動的那個時候,另一半說他會照顧不會放棄我,我惶惑的跟他確認一次又一次,幾年過去,我在配合醫療跟另一半與十六歲才找回來也花了十幾年重新建立感情的母親的支持下,恢復過來了
甚至我逐漸拋掉了那個寄人籬下的恐懼感,也逐漸願意相信有個人不會輕易捨棄我了,當我發現了那個隱藏在最深處的恐懼時,這一場大病讓我知道,人跟人是不一樣的,我的另一半沒房沒車,我們兩個基本上沒啥存款,書店生意慘淡,但我們能夠給予對方信任與安全感,也就能相攜繼續走下去
所以,為什麼一定要當個好媽媽呢?
真正的好媽媽並不是高標準的樣樣齊全,也不是事事都完美毫無犯錯空間,你認真想,回到家的時候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麼呢?你想要什麼樣的氣氛?在什麼狀況之下一家子都能窩得舒舒服服的?那才是真正的幸福之路
然後你的所有恐懼是可以有逐漸平復的那一天,但在那之前你必須去愛,去試,所謂的愛放鬆一點也可以,愛沒有單一標準,只有適量,而這個適量你得靠自己去體會,去慢慢調整,跟你最重要的親友們一起去達成,不要怕,一切都會變好的
by 沒力史翠普yucaio 20180213pm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