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互相體貼卻總是彼此爭吵 BY 沒力史翠普yucaio
#頑固的老頭與體貼的小精靈
#生活瑣事 #有一本書 #散文
#把老去的每一天都噗地笑出來 #柴門文
前幾天從圖書館借了一本柴門文的書回來,之前這本新書宣傳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柴門文跟弘兼憲史是夫妻,同樣是創作者的這對夫妻有兩個孩子,這本散文則是柴門文中年後的作品。
我一直很喜歡看各式各樣的散文,跟文學性的散文相比,像隨筆一樣輕描淡寫生活瑣事的散文特別有意思。這類散文筆調輕鬆,閱讀時,就像聽一個有趣的大姊碎碎念的感覺。
書裡面有一段是柴門文提到弘兼憲史不用3C,也不太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後來雖然有用,但還是不太會用APP之類的,查轉車&時刻表還是靠實體表格),平素交稿或聯絡還是靠傳真比較多。弘兼憲史有一套堅持不用的原因,並且貫徹到底。 對於年輕人來說,3C產品填補了人們大多數的空檔與閒暇,要學習一個新的系統,新的APP,新的功能等等,都是順手就學了,這個順手可能基於朋友建議或是網紅推薦,也有可能自己意外發現了,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就試著去了解看看,最後上手。對年紀大的人來說,陌生的一套系統,陌生的幾個按鈕,真的可以完全或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嗎?這實在令人懷疑。 我開始依賴手機其實也有好幾年的時間了,現在可說是完全離不開這個小東西。四個月前去歐洲我根本沒帶筆電,主要靠手機一應APP來解決旅途中的大小事,大到訂房訂機票門票,小到跟朋友確認要不要幫忙採買。 之前跟小夥伴們去北海道,途中也是隨時用圖片確認對方需要幫忙帶飯回去或是買什麼紀念品嗎?現在我已經到了哪裡,等會在哪裡集合。我們的旅行因為網路跟智慧型手機的關係,簡直變成逛巷口小七一般輕鬆。 這陣子,因為小精靈常駐我家養病,跟老是眩暈無力爬不出門覓食的太太互相照顧,在她的陪伴下我開始對收納及清潔感興趣,一起生活就像彼此學習照顧的兩隻樹懶一樣,進度雖慢,但心情跟生活都逐漸步上軌道,至少,過去【收無能】&完全沒有體力打掃的我,很難想像家裡地板浴廁持續光潔如新的模樣。 小精靈曾經當過家政婦,以前讀的是電子方面的科系,也會寫程式之類的事,她在收納整頓上有一套獨特的做法(優化流程很厲害,雖然她自己沒自覺),常常令我們十分讚嘆。 這些年因為身心因素,無法再像以前那樣拼命壓榨自己的身體工作,有時還會被身心症拖後腿。剛開始她也只是偶而幫忙我們一下,後來各種神秘因緣的促使下,她開始常駐我們家。 對我跟銀快來說,她有點像是充當了小精靈、小夥伴,貓或小孩的感覺,我需要陪伴的時候拉著她,銀快需要協助的時候她也會陪著幫忙。 這陣子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動不動就出差的銀快在家總是會跟我們產生一些小小的矛盾,這矛盾很小,甚至很莫名其妙,可能只是繳個帳單,或是丟個回收垃圾之類的,就會鬧起來。剛開始我還搞不清楚為什麼明明是體貼對方,明明是想為對方省點力氣,對方卻那麼不耐火大,也不甘心自己明明是為對方著想,卻被罵。 看了柴門文這本書之後,突然意識到,過去勇於嘗試網路的大叔,在經過二十年後(2000年已經是20年前了喔),已經變成一個雖然願意接觸新事物,但不見得完全信任新事物的頑固老頭了啊! 有些我們發自內心的體貼,不管是代替對方直接去IBON列印信用卡帳單繳款的事情,還是優先把所有紙箱跟回收都拆好摺好再拿去社區集中等垃圾車的地方(沒有先拆好會被管理人唸),對於粗枝大葉並且頑固不願意改變&學習新事物(好比3C或因網路及手機而更便利的服務)的大叔而言,會成為不安&焦慮的原因。 (垃圾那個是因為大叔覺得既然是垃圾只要丟出去就好了,為什麼要多做那麼多,不是很耗體力嗎?大叔其實是因為覺得我們兩個身體都不給力,最近又老是痠痛,才剛因為扭到手跟搬家過度疲勞去給師父喬過而已,以他的立場是不希望我們累,以我們的立場是不希望他被唸&希望他可以把垃圾推過去就好,不需要再留在那邊幫忙拆箱子) 雖然我們是出於關心和體貼才想建議對方某種作法,但常常也因為體貼與牴觸碰撞而變成爭吵,結果就是雙方都一肚子悶氣。 然後我就意識到,所有的體貼,其實都建立在對方願意為此付出了解及行動上,如果體貼的行動對於對方來說,是增加了信任或成本,那麼這樣的體貼,就會顯得吃力不討好。 經過這幾件事我也開始想,體貼本身沒有錯,但如果別人沒有主動要求要這份體貼,有時也許我們也可以退一步,尊重對方處理事情的方式,也許那不符合我們心中合適的處理方式,但重點應該落在解決了這件事或這個困擾上,重點在於搞定,而非完美。 身心天生內建體貼APP的人,對上頑固又不怎麼細心的大叔,要不吵架真的很難,要不生悶氣跟莫名其妙也難,畢竟大叔可能前一刻把我們氣到爆炸,下一刻還能一臉無辜地問我為什麼對方會生氣?我和銀快結婚快要十二年,在這十二年中我逐漸學會了修正自己的期望值,學會了不跟對方的無名火計較,然後最近我學會了,收回自己的體貼。 當然這個收回並不是指我就完全不為對方著想了,而是,隨著年齡增長,隨著生活型態改變,有些體貼,其實也可以省下來,不需要事事都為他人籌謀仔細,世上有很多事,順其自然永遠比步步驚心來得好,畢竟總有我們無法預測的狀況會發生,與其恐懼現實跟我們推測的不符,不如順應自然,把那個為別人忐忑的心收回來一些,適度把專注力收回自己身上。這大概也是讀了這本50+的散文集子後最深刻的感觸吧! 這本輕鬆好入口的散文,推薦給大家:D
書裡面有一段是柴門文提到弘兼憲史不用3C,也不太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後來雖然有用,但還是不太會用APP之類的,查轉車&時刻表還是靠實體表格),平素交稿或聯絡還是靠傳真比較多。弘兼憲史有一套堅持不用的原因,並且貫徹到底。 對於年輕人來說,3C產品填補了人們大多數的空檔與閒暇,要學習一個新的系統,新的APP,新的功能等等,都是順手就學了,這個順手可能基於朋友建議或是網紅推薦,也有可能自己意外發現了,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就試著去了解看看,最後上手。對年紀大的人來說,陌生的一套系統,陌生的幾個按鈕,真的可以完全或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嗎?這實在令人懷疑。 我開始依賴手機其實也有好幾年的時間了,現在可說是完全離不開這個小東西。四個月前去歐洲我根本沒帶筆電,主要靠手機一應APP來解決旅途中的大小事,大到訂房訂機票門票,小到跟朋友確認要不要幫忙採買。 之前跟小夥伴們去北海道,途中也是隨時用圖片確認對方需要幫忙帶飯回去或是買什麼紀念品嗎?現在我已經到了哪裡,等會在哪裡集合。我們的旅行因為網路跟智慧型手機的關係,簡直變成逛巷口小七一般輕鬆。 這陣子,因為小精靈常駐我家養病,跟老是眩暈無力爬不出門覓食的太太互相照顧,在她的陪伴下我開始對收納及清潔感興趣,一起生活就像彼此學習照顧的兩隻樹懶一樣,進度雖慢,但心情跟生活都逐漸步上軌道,至少,過去【收無能】&完全沒有體力打掃的我,很難想像家裡地板浴廁持續光潔如新的模樣。 小精靈曾經當過家政婦,以前讀的是電子方面的科系,也會寫程式之類的事,她在收納整頓上有一套獨特的做法(優化流程很厲害,雖然她自己沒自覺),常常令我們十分讚嘆。 這些年因為身心因素,無法再像以前那樣拼命壓榨自己的身體工作,有時還會被身心症拖後腿。剛開始她也只是偶而幫忙我們一下,後來各種神秘因緣的促使下,她開始常駐我們家。 對我跟銀快來說,她有點像是充當了小精靈、小夥伴,貓或小孩的感覺,我需要陪伴的時候拉著她,銀快需要協助的時候她也會陪著幫忙。 這陣子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動不動就出差的銀快在家總是會跟我們產生一些小小的矛盾,這矛盾很小,甚至很莫名其妙,可能只是繳個帳單,或是丟個回收垃圾之類的,就會鬧起來。剛開始我還搞不清楚為什麼明明是體貼對方,明明是想為對方省點力氣,對方卻那麼不耐火大,也不甘心自己明明是為對方著想,卻被罵。 看了柴門文這本書之後,突然意識到,過去勇於嘗試網路的大叔,在經過二十年後(2000年已經是20年前了喔),已經變成一個雖然願意接觸新事物,但不見得完全信任新事物的頑固老頭了啊! 有些我們發自內心的體貼,不管是代替對方直接去IBON列印信用卡帳單繳款的事情,還是優先把所有紙箱跟回收都拆好摺好再拿去社區集中等垃圾車的地方(沒有先拆好會被管理人唸),對於粗枝大葉並且頑固不願意改變&學習新事物(好比3C或因網路及手機而更便利的服務)的大叔而言,會成為不安&焦慮的原因。 (垃圾那個是因為大叔覺得既然是垃圾只要丟出去就好了,為什麼要多做那麼多,不是很耗體力嗎?大叔其實是因為覺得我們兩個身體都不給力,最近又老是痠痛,才剛因為扭到手跟搬家過度疲勞去給師父喬過而已,以他的立場是不希望我們累,以我們的立場是不希望他被唸&希望他可以把垃圾推過去就好,不需要再留在那邊幫忙拆箱子) 雖然我們是出於關心和體貼才想建議對方某種作法,但常常也因為體貼與牴觸碰撞而變成爭吵,結果就是雙方都一肚子悶氣。 然後我就意識到,所有的體貼,其實都建立在對方願意為此付出了解及行動上,如果體貼的行動對於對方來說,是增加了信任或成本,那麼這樣的體貼,就會顯得吃力不討好。 經過這幾件事我也開始想,體貼本身沒有錯,但如果別人沒有主動要求要這份體貼,有時也許我們也可以退一步,尊重對方處理事情的方式,也許那不符合我們心中合適的處理方式,但重點應該落在解決了這件事或這個困擾上,重點在於搞定,而非完美。 身心天生內建體貼APP的人,對上頑固又不怎麼細心的大叔,要不吵架真的很難,要不生悶氣跟莫名其妙也難,畢竟大叔可能前一刻把我們氣到爆炸,下一刻還能一臉無辜地問我為什麼對方會生氣?我和銀快結婚快要十二年,在這十二年中我逐漸學會了修正自己的期望值,學會了不跟對方的無名火計較,然後最近我學會了,收回自己的體貼。 當然這個收回並不是指我就完全不為對方著想了,而是,隨著年齡增長,隨著生活型態改變,有些體貼,其實也可以省下來,不需要事事都為他人籌謀仔細,世上有很多事,順其自然永遠比步步驚心來得好,畢竟總有我們無法預測的狀況會發生,與其恐懼現實跟我們推測的不符,不如順應自然,把那個為別人忐忑的心收回來一些,適度把專注力收回自己身上。這大概也是讀了這本50+的散文集子後最深刻的感觸吧! 這本輕鬆好入口的散文,推薦給大家:D